以太坊基金会启动隐私研究群与六大路线图,从协议到应用全面落实原生隐私保护(前情提要:Vitalik与肖风发起
以太坊应用联盟EAG,邀请全球开发者共建协作)(背景补充:Consensys创办人喊“
以太坊三大新方向”:整合AI、UX提升、扩容)在数位足迹无孔不入的年代,隐私正快速成为
区块链竞争焦点。
以太坊基金会(EthereumFoundation,EF)于10月8日发布最新声明,宣示将隐私视为生态发展的核心支柱,并启动横跨协议、工具与合规三层面的“隐私集群”策略。隐私为核心的新战略过往
区块链虽能隐匿真实身份,却因所有交易公开上链,容易被链上分析公司追溯。EF警告,若缺乏隐私保护,
以太坊恐退化成“监控基础设施”。声明中EF直言:“我们视隐私为文明尺度的数位信任基石。”为此,基金会宣布成立由47位研究人员、工程师与密码学家组成的隐私集群,要把隐私能力嵌入网路底层,避免日后再以外挂形式东补西缝。六大技术路线图早在2018年,EF旗下“
以太坊隐私管家”(PSE)团队已累积超过50个开源项目,包含匿名讯号协定Semaphore、私密投票系统MACI等。此次升级把既有成果整合为六大方向:私有读写、私有证明、私有身份、隐私体验、私有支付与私有互操作,涵盖从资讯加密到使用者界面。为降低门槛,团队同步打造Kohaku钱包与开源SDK,让开发者不必深究零知识证明细节,也能调用隐私函式库。合规需求与机构落地大型资产管理公司、银行与支付商在进军链上时,多半顾虑到反洗钱与个资保护要求。EF因此成立“机构隐私工作组”(IPTF),负责把监管条文转换为技术规格。举例来说,未来真实世界资产(RWA)发行可透过私有L2方案PlasmaFold隐匿交易细节,同步保留可选择性揭露的稽核入口。VitalikButerin早前曾强调:“隐私是基本人权。”这句话如今得以透过IPTF的合规界面落地,在维持去中心化与抗审查的前提下,满足监理机构对可追溯性的最低需求。挑战与未来里程碑尽管蓝图宏大,技术复杂度、解决方案互通性与全球监管差异仍是三大阻力。EF表示,计画将与Web3隐私专案社群协作,确保新工具能相容既有协定。短期目标是于2026年前在主网导入私有读写功能,并释出首版Kohaku行动钱包。中长期则聚焦跨链隐私互操作标准化,让
以太坊能与其他公链共享私有资产与身份验证。
以太坊基金会此次从协议层到应用层的全面升级,为“隐私为常态”订下清晰时间表。究竟能否兼顾用户尊严、机构需求与监管界面,仍需生态系统持续协作。只有当技术成熟、法规明朗并获得用户采纳,这张隐私蓝图才有机会真正落地。相关报导
以太坊基金会三个月抛售2.1万枚
ETH,悄悄换得7,294万美元路线图资金TomLeeTOKEN2049演讲:世界迎金本位后首次大改革,
以太坊将是最大受益者
以太坊官方调查:用户感受不到技术领先、叙事衰弱成币价心理压力〈
以太坊基金会成立“隐私研究群”推六大路线图,全面启动隐私赛道竞争〉这篇文章最早发布于动区BlockTempo《动区动趋-最具影响力的
区块链新闻媒体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