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将探讨AI代理如何改变商业,以及它们对Google商业模式、联盟行销和线上购物的影响。本文源自a16z所著文章,由整理、编译及撰稿。(前情提要:彭博喊“AI已是长期需求”:电力设备公司Caterpillar连八天暴涨创新高)(背景补充:马斯克预告xAI明年底推出首款“AI生成游戏”,游戏生产模式将被颠覆?)a16z普通合伙人AlexRampell和合伙人JustineMoore探讨AI代理如何改变商业以及对Google商业模式、联盟行销、线上购物等的影响。为什么会思考AI在商业中的作用?ErikTorenberg:你们对AI在商业中的作用思考已久。能先谈谈是什么激发了这篇文章的创作灵感,以及是如何产生这些想法的?AlexRampell:很久以前,我创办了一家名为TrialPay的公司。实际上,我在网路上卖东西的时间非常长,甚至在网路出现之前就开始了。我当时就在想,AI出现后首先Google会怎样?因为很多人都在考虑这个问题,搜寻量是上升还是下降?就我个人而言,我的搜寻量在下降,但不是商业搜寻,而是所有非商业搜寻的搜寻量。这是一方面,而且TrialPay是世界上最大的联盟行销商之一。联盟行销的本质就是你把客户推荐给别人,这是网路上最古老的商业模式。它实际上比AdWords和AdSense还要早一点,你把某人引向某个地方,你就能分得一份收益,或者说你就能拿到一笔佣金。但联盟行销模式真的会成为新商业领域的动力吗?另一方面,就像这些非常昂贵的物品。你正在用AI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。但没有联盟模式。那么你如何进行商业和交易行为呢?所以,第一点是,商业的本体论非常有趣。第二点是,整个联盟模式,它还会有意义吗?因为这似乎是ChatGPT和其他公司正在涉足的领域。第三点,这只是我个人的行为,我现在使用ChatGPT的次数可能比使用Google的次数多三个数量级,这很有意思。JustineMoore:现在有几个规模非常庞大的消费市场,其中最大的可能是线上购物。但我认为,到目前为止,尝试用AI来涉足这个市场的新创企业相对较少,尽管现在机会更多了,因为有了这些非常智能的语言模型和代理,它们能帮你做出比你自己更好的决策,甚至能替你购买商品。你可能会认为这会为更多人创造机会,让他们将这些内容打包成产品,然后提供给消费者,但目前还没有看到很多人这么做。所以我认为,这一部分的内容就是要深入探讨一下,为什么这个系统如此复杂?在哪些不同类型的采购中,AI可以发挥作用。以及当思考更广泛的市场时,希望看到什么?AI会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动态定价?Erik:Alex,你能想象一个极端的动态客制化定价的世界吗?就像在亚马逊上看到同样的东西,但它会向你收取更高的费用,可能是因为你更有钱。Alex:嗯,我的意思是,人们已经尝试过很多次了。从经济学入门的角度来看,这肯定是一个非常智能的世界。比如,你如何获取消费者剩馀?消费者剩馀对消费者有利,对生产者不利。显然,达美航空在这方面也有所尝试,或者说他们曾试图这么做。这就好比穷人版场景,比如,如果你用的是
苹果手机,那你就应该比用安卓手机的人支付更多的费用,因为
苹果手机更贵。这实际上就表明了你的需求弹性与那些钱少的人是不同的。我认为这可能会因此遇到监管方面的挑战。当然,这肯定会遭遇客户群的强烈不满,但有人尝试过这种做法。但通常来说,这种做法很难得逞。为什么电商规模这么小?Erik: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,先回顾一下之前的平台变革。目前电子商务仅占零售总额的16%。如果在20年前讨论并预测电子商务在商业中的占比,可能会认为这个比例要高得多。但实际情况为何并非如此呢?Alex:事实证明,即时性和非即时性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。我曾在一家叫Wise的公司董事会任职,观察这家公司主营汇款业务,结果发现,即时到帐的汇款市场和两天后到帐的汇款市场,完全是两码事。因为两天后送达的东西,需求可能就没那么大了。令人惊讶的是,你说只有16%,这似乎非常低。Justine:我觉得这个数字算高了。我并不是质疑你对数据的研究。我之所以这么认为,是因为我觉得有很多这样的情况,人们在网上做研究,然后去实体店购买。Alex:其实最难的,也是与这个话题相关的,就是归因。它是每个人的痛点,比如,我该如何为Justine的MacBook销售分配归因?而且我认为在网路上,像这种最普遍且具有腐蚀性的商业模式就是这种“最后点击归因”。你把100%的功劳都归于最后的点击。很多人根本分不清相关性和因果关系,就掉进了这种陷阱,而这种商业模式是我最讨厌的,比如像Honey这种。它就是那种,当你已经在网页上准备购买的时候,它就会出现。它会问你,您想要优惠券代码吗?当然想要,为什么不想要呢?打九折。点击这里。您就去点击这里。它会将您重定向到一个联盟页面。它会在您的设备上放置一个cookie。然后它会将您重定向回您刚刚所在的页面,实际上窃取了那次访问的归属权。为什么电商品牌举步维艰?Erik: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个行业。看起来,最大的赢家似乎是聚合平台层面的,比如Shopify,或者亚马逊,以及像Allbirds或Casper这样的独立大品牌。它们似乎很快就获得了钜额收入,但却没能像之前那样成为持久的生意。随著规模的扩大,它们的业绩并没有变得更好。能否谈谈这个行业的总体情况,以及为什么会这样?Alex:可能是因为并没有真正制造产品,通常是别人在生产,而这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。电商品牌仅仅是商品的转售商,我觉得这就是问题所在。就像网路1.0时代发生的情况一样,商品零售商的长尾效应基本上开始消亡。Justine:我认为还有像Allbirds这样的鞋子或者化妆品,就非常依赖潮流,尤其是在网路时代。没有什么能一直火那么久。比如,某一年Allbirds是大热的...